当前位置:首页 > 微党课
第142讲 关于“改革”的学习体会
来源: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时间:2021-04-02 16:21: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时,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写进党章,形成全党的意志。现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学习,谈三点体会。

一、“改革”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人们为了生活就需要进行生产。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运动和发展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就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调整,缓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得到释放,经济社会就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国家就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改革的实质表现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80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545亿元,199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8万亿元,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万亿元,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0万亿元,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8.6万亿元。200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些成就都是“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直接证明。

二、“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因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所要求的。社会主义建立之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否则,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点。但是用什么样的体制来发挥优越性,还有一个过程。消除不适应甚至束缚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惟有改革。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力,最终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对内推进改革,对外进行开放,在国家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社会生产关系都较好地得到调整,整个生产力得到解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谋篇布局,将改革推进到“深水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全面深化改革仍然是关键之关键。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们用的是改革,未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然选择。

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就在于我们始终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就是要把握好这个根本政治方向。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实践证明,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艰巨复杂的改革工作得以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的根本政治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通过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我们要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基本要求,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坚定不移将改革向纵深推进。(蔡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