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党课
第143讲 观《跨过鸭绿江》有感于“清长大捷” 陈海鹏
来源: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时间:2021-04-08 14:48:30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年底一部全景式、史诗般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热播,带我们重温了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志愿军在入朝短短2个月内取得的第二次战役胜利,因为战役地点发生在朝鲜清川江边长津湖畔,也被称为“清长大捷”。

这场发生在1950年寒冬、为时一个半月的战役中,志愿军西线和东线参战部队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极其薄弱的情况下,冒着朝鲜北部零下40℃的严寒,艰苦战斗、大败敌军,一举将包含美军王牌陆战1师在内“联合国军”击退400公里,将其从鸭绿江畔逐至三八线以南,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朝鲜全部领土,迫使敌人于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

在这场大战中,西线38军113师的英雄们创造了步兵攻击史上的奇迹,一夜行军145里,穿插到军隅里,一举截断西线美军的最便捷撤逃通道,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败退途中车祸身亡;东线坚守1072高地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向轰炸停止后从土里拱出来的战士们喊出“只要有我们的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直至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长津湖畔,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的阵地上,至死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姿态,让人粲然泪下。在这场大战中,彭德怀给自诩了解中国、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上了一堂战役学课程,用中国军队传统的穿插迂回战术让麦克阿瑟开了眼界。经过这场在清川江边和长津湖畔的殊死较量,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奠定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

今天,距清长之战已70多年,我们隔着屏幕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全面理解这场战役的艰苦程度、志愿军的伟大牺牲以及胜利的难能可贵。电视剧中,在取得清长大捷的辉煌胜利后,彭德怀关于是否继续进军三八线以南给中央军委发去的电报只有六个字:“饥无食、寒无衣”。收到电报的毛泽东说:“从井冈山到现在,我是第一次听到老彭叫苦啊”“彭总的电报让我心如刀绞”。反观当时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以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具有海陆空现状化装备与后勤保障体系,尤其是具有压倒性的空中优势。战争固然打的是人的智慧、勇气与体力,可也是打的钢铁、炸药和各种物资啊。

我们不禁要问,清长之战中双方在物质条件上的巨大差距究竟靠什么弥补?除了确实利用了对手早期不知虚实、轻敌冒进以外,靠的就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爆发的惊人的精神力量,原因只有一个:保家卫国,不希望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重演,不希望新中国再被侵略。正是凭着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志愿军才以被敌人讥笑的原始的落后的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取得这场难能可贵的大捷。

这场战役震惊了全世界,也一举打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作家李峰在《决战朝鲜》中写到:“整个世界,包括中国人自己,都被这巨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震惊了。”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在《清长之战》中写到:“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100年来饱受强盗欺凌、被别人闯进家里狠揍的中国人民简直不敢相信,新中国成立才一年,中国军队竟能主动迎战,杀出国门,在邻邦的土地上将16个国家的几十万“联合国军”杀退了400公里!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高涨。电视剧中,毛泽东说:“中国人站起来了,就绝不会再趴下!”

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世界比重的17%,而面临的国际环境愈发恶劣,“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我们秉持和平发展道路,美国却已经将中国列入“最严峻的竞争对手”。可以想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上,更大的挑战、更大的困难将不断涌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面对外国势力全方位打压,我们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强,不仅是物质上要强大,更要有精神上的强大。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新时代牢记历史,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今天的中国,要感谢70年前的这场大捷,让一个国家获得安全、自信与尊严的精神力量!

值此2021年清明之际,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