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党课
第156讲 在学习党史中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来源: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时间:2021-09-14 14:22:12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适逢中心“新三定”将业务处更名为科技业务处,更加突出科技创新职责,因此在今年党史学习中,我着重学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创新的百年历程,以此作为工作指引,进一步凝聚中心科技创新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1949年):科技创新思想的孕育。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有了关于科技创新的最初认识。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近代科学勃兴,发明了许多重要机械,致人类的生产力逐渐增加”。1921年毛泽东参加新民学会的常会,谈到自己的计划时说“因缺乏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基础科学的知识,想设法补足”。参加革命工作后,毛泽东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科学态度,并在革命实践中大力支持科学技术事业。1939年成立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并召开了第一届自然科学讨论会。随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应用于革命实践之中,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科技组织结构,建立一大批教育、科研机构和学会等,初步锻造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队伍,为新中国建设做准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1949-1978年):科技创新思想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1949年“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同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和各产业部门科研机构为主导的科学技术组织体系。1956年党中央在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发出号召“向科学进军”,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郑重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全党全国必须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随后制定发布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升了发展科技的计划性与针对性。同时,推动国防尖端科技集体攻关,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等国之重器的重要战略决策。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整合配置各类资源以及顶层设计的能力,在一穷二白的发展环境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后的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制度基础与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1978-2012年):在改革中探索科技转化为生产力。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之后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把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985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融合发展的步伐。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明确将科技发展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成为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至今):在伟大复兴中迈向科技强国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为建成科技强国作出的重大决策。2016年习近平在“科技三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提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同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确立了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路线图。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创新是贯穿《建议》核心关键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

二、凝聚科技创新力量,办好科技创新实事

中国共产党不但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同时还是引领推动科技创新的先进政党。回首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的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在百年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科技创新发展经验。

一是坚持将党的领导贯彻科技创新事业始终。党对科技创新的领导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能否真正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根本上奠定了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后发赶超的制度基础。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导向

二是坚持统筹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我国编制科技规划已有60多年历史,党领导制定科技事业发展的相关规划这一优良传统,使我国能够坚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导向,合理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使有限的人力、物理和财力发挥最大效益,提升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三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创新的宝贵经验。从建国初期 “两弹一星”、油气资源开采等重大科技攻关,到十八大以来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各领域的科技突破,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集中力量组织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等,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科技创新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四是坚持社会主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与人才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了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建立了系统化的科技人才政策,并在人才发展和人才评价等制度改革过程中,逐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中的人才优势,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打牢人才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和发展空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中心领导讲,工作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满足当前要求,还要有预见、有前瞻,要打提前量,要“无中生有”,不断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有高效率、才具竞争力、才可持续发展。因此,无论是推动质检技术发展还是质检业务管理,我们在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上,都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格局中坚持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打造质检品牌。(作者:张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