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党课
第173讲 学党史 筑信仰 强担当
来源: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时间:2021-12-16 08:29:49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指定教材之一,全面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阐明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好党的历史,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进一步增强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可以得到启迪、得到定力”。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只有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才能真正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一系列战略部署符合我国发展实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景光明美好,从而不断增强党性意识,厚植党史情怀,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二是进一步增强了拥护核心、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更是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统筹国内国际发展“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取得了一次次伟大飞跃,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党带领人民确立的国家发展战略是正确的。通过学习,使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有了更深地认识。

三是进一步增强了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描述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体现了总书记宽广的历史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长远的历史眼光,更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感悟党绩、弘扬党魂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学习,使我清醒认识到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来之不易,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正在开创的事业伟大而光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其时,作为一名党员,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顺应新发展格局,增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勇气和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意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于测绘质检服务工作始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做好测绘“两服务,两支撑”质检技术服务保障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本职、开拓奋进、攻坚克难,走好新时代我们这辈人的长征路。(作者:高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