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观,大家广闻博见,多有深思熟虑,而且有较为丰富的实践,所以比较难讲。然而,适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主题教育、结合我们自身工作生活实际,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三观方面的问题。不妥之处,请大家谅解和指正。
这里所探讨的三观,是指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单地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关于世界、人生、价值的认知。世界观对理想信念起支配和导向作用,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以什么样的思想方法来认识世界、看待人生、判断价值,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辩证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我们每个人生命旅程中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一个人从出生开始,走在人生旅途上、活在现实社会中,就一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三观教育,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看待世界、人生、价值的基本观点,并依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行动。我们经常讲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因为有三观不正、不可同路,三观不合、不相为友,三观正、一路畅行,三观不正、寸步难行等说法。
一、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看法
所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的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包含客观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世界观建立在一个人对自然、社会和人文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之上,本质上包括人们的自然观、物质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矛盾观、运动观、时空观等。
人们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生命旅途的阶段及阅历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所以,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阶层会有不同的世界观,比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更强调自由,保护个体的私有利益,自由高于平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更强调公平,倡导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制度。世界观也具有阶段性,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不同的学识水平的人,也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而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世界观探讨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或者心灵,一切为人们所知道的存在,从根本上说都是精神的,所以是意识决定了物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先有物质然后有精神或者思维、意识。以下观点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内容。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可抗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特殊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且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即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与认识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
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我们都能够学习到、认识到、感受到,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认知;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就是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认知;又比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所有这些重要论述,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十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5个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些重要论述集中揭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方法,同样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而“六个必须坚持”是蕴含其中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
1、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民本思想、民本传统,比如,“民为邦本”,视人民为国家之基石。2000多年前的管子就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充分强调“民”之关键; 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是把“民”摆在首要位置。《道德经》中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还有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都体现了人民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一切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视人民为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英雄、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和根本所在,是共和国的依托和根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强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总书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所有这些,从本质上回答了“为了谁”这一核心问题,人民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和崇高目标。正因为如此,当然还包括其他很多的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质上就是中华文明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我们要联系中心实际,落实“人民至上”原则,就必须在推动事业发展进程中,把职工的发展和利益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树牢宗旨观念、坚守人民情怀,强化职工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充分尊重职工的权力和意愿,充分依靠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充分保障和维护职工的权益。
2、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李白在《行路难》中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毛主席曾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他在诗中写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这些充分表达了诗人、伟人的高度自信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坚持自信自立,回答了“依靠谁”这一立足点问题。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依赖外部力量实现自身强大。
坚持自信自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甚为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坚定“四个自信”,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具有显著优势,好到不仅值得我们自豪,而且好到给了我们充足的信心;二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路,始终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发展。
对质检中心来说也是一样,一方面我们要自信,质检中心是唯一的国家级测绘质检机构,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拥有重要的国家级项目资源等,这是我们自信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自立,因为除了我们自己,没有无条件的外部力量可以依靠,我们期望个人有进步、事业有发展,就只能依靠中心职工积极担当作为、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事实上,各个国家、地方,各个部门、单位,到各个具体的人,概莫能外。在任何事情上任何人都不要指望别人,或者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3、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与创新是解决坚守与突破的关键问题,同样包括两个方面。守正就是恪守正道,强调坚持真理,继承和弘扬人类一切文化文明成果。守正可以是完全地传承,如奔驰的标志、王老吉的包装,也可以是在传承中发展,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不变是因为对,对就不需要变,变是因为客观现实有需要,因时因势而变。
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但坚守而不僵化,借鉴而不照搬。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事实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守正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对我们的实践来说,守正就是要坚守正道,不忘党的宗旨、牢记质检使命,就是要坚持好的理念、好的作风、好的品格,认真落实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始终瞄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在理念、制度、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有所创新,不断适应社会、时代、实践的要求。客观地讲,无论是守正还是创新,我们都还做得远远不够,尤其是管理上、技术上,创新动力不足、动作不力,还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在守正与创新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果不与时俱进,几年之后我们还会是现在的样子,但世界已不是现在的世界,到时候我们就落后了、被动了。4、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这是干什么的着力点,也就是我们的工作应该从哪里下手,讲的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所以,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也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社会意义上讲,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行动的指针,而解决问题是实践的任务。我们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实践观。最近,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将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质上讲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来推动发展。
事实上,我们的工作从方向上讲,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推动向前发展,一个是解决滞后问题。推动向前发展是为了始终保持走在前的姿态,解决滞后问题是为了消除前进路上的障碍,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中心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敢为人先的意识和雷厉风行的作为不够充分,站位不够准、胸怀不够宽、境界不够高、能力不够强、水平不够足,部门之间不够融洽,干部之间、职工之间不够和谐,质检业务与机房环境、工作推动与绩效激励还不相适应等。要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解决这些问题。
5、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这是怎么看和怎么办的方法论问题。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党的二十大把“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作为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足见系统观念之极端重要性。
坚持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我们运用系统思维,联系地、系统地、整体地、全面地观察和分析事物,在整体与部分、内部与外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等关系中进行系统思考,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真正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会面临业务与党建、能力与作风、发展与稳定、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规范管理与廉洁建设等各方面的联系、协调、平衡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考量,一起抓、同促进,也就是要充分分析事物的联系,着力解决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在去年“坚持辩证地看问题”的党课中,已就系统地看问题进行了一些阐释,这里不再重复。
6、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文明理念。费孝通先生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所以,我们历来就有非常优秀的天下观。世界上有众多国家和地区、众多民族和宗教,有不同的历史和国情、不同的民族和习俗,从而孕育了众多不同的文明,世界因此而丰富多彩。坚持胸怀天下, 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好、运用好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也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要有宽阔胸襟、树立世界眼光,不仅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也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也是大党大国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的一种彰显。
从质检中心这个层面讲,贯彻这一观念,就需要我们开阔视野看世界、胸怀祖国促发展,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高度,站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高度,站在自然资源工作、特别是测绘事业转型升级大局高度,来谋划和推动测绘质检工作。微观层面看,质检中心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大家生活在这个集体,就需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协同合作。我们当然希望自己过得好,但同时也希望和祝福同事朋友过得好。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开放包容的良好心态,加强交流,多些沟通,要自信自豪,不能自傲自满,更不能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客观地讲,我们的同志在以上所述方面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认识到并努力改进,多做自我检讨、自我完善的事情。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坚持向测绘质检技术先进水平看齐,向高质量发展要求看齐,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齐,向同事学习,向朋友学习,向实践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以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只有坚持知行合一,才能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总书记还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些都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毫无疑问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要求我们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丰富内容、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并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如一地贯彻践行;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矛盾、推动发展的“总钥匙”,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推动质检中心和质检业务高质量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
二、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认知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是人们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于人生目的、意义、生活方式等的根本观点。
任何人都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个人从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即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不断地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务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所以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自我,也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的真谛。而到了一定的年龄,无论自觉与否,人们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等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和生活态度,这就是人生观,其中包括事业观、家庭观、爱情观、幸福观、生死观等。关于人生的认知和看法不胜枚举,以下是一些实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不息,谦让、谦逊、谦卑、谦虚谨慎,勤劳、勤奋、勤俭、勤能补拙,诚实、诚信、诚恳、诚挚待人。
一念清净,万般自在;
人间有味是清欢;此心安处是吾乡;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左宗棠);
从来清白无遗祸,自古贪争有后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以及处于不同环境的人们,会有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因而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方向、人生道路与行为模式、对待生活的态度及生活方式的选择等。人生观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处于不同发展时代、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人生观,如享乐主义、厌世主义、禁欲主义、乐观主义、共产主义等人生观。其中,享乐主义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生理需要的过程,人生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感官快乐及物质生活享受;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得到解脱;共产主义者把人的生命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最大幸福,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为人民服务,并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共产主义崇高事业。
雷锋就是具有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典型代表。雷锋为自己确立的人生观是: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他曾写道:“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他还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称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雷锋真正活成了这样一个人。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雷锋告诉我们,一个恪守共产党人人生观、价值观的战士,应该有着怎样的人生,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行为风貌。
拥有乐观主义人生观的人,性格乐观豁达,始终积极向上,能坦然面对挫折,而且乐观的情绪不容易被外界影响。简单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苏东坡。苏东坡既是个政治家,更是书画家、文学家,还是货真价实的美食家。苏东坡极具才华,但其一生却很不顺,多次被贬,且一次比一次偏远,一次比一次条件恶劣,在他42年的为官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尽管苏东坡一生辗转流离,可他却能从容面对,成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把自己活成了一座丰碑、一种精神。苏东坡没有像陶渊明那样退隐江湖,而是在工作中造福百姓,在尘世中修篱种菊,在心中为自己营造了一片桃花源:无悲无喜、无晴无雨,烦恼磨难泰然处之,活出了非常高的人生境界。
我们从苏东坡的诗词中可以看到他直面人生磨难的乐观心态,他在定风波中这样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他对待风雨的态度,也是笑对人生的心境。即使风急雨大,也要从容淡定、享受风景。在他的《望江南》中写道:“……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种超然洒脱的胸怀与境界一表无余。综观苏东坡的一生,得与失、成与败、逆和顺、荣和辱等如影相随,但我们能从他的诗词中感受到他乐观的人生态度,欣赏到他旷达的人生境界。
另一位是启功。启功乃清皇室后裔,1957年被划成“右派”,其夫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怎么会让你当这个‘右派’呢?”启功苦笑道:“你想想,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咱家是封建家庭,我受的是封建教育,划我‘右派’不算冤。”启功说:“我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老年丧妻,没有子女,但很舒服,什么牵挂都没有了。当右派不许我教书,我因祸得福,写了许多文章。幸亏有那么多曲折,让我受到了锻炼。”启功称自己的书法是“大字报体”,就因为文革期间他不得不为造反派抄写大字报,从早到晚,成年累月,便练出了一手好字。
启功说,“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有许多因素,遇到挫折我不生气。我最反对温习烦恼,自讨不痛快干什么?”看过他写的一幅对联,“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 只要不把自己太当回事,就没啥大不了的事。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也很特别:“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生平,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启功以超凡的从容、达观态度面对生老病死、荣辱冷暖,苦中作乐、乐在其中。
人生观和世界观紧密联系且相互影响,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也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在其工作生活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权力、功名、利禄等诱惑,原本正确的人生观也会发生扭曲,我们党内出现的众多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三、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判断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从物质层面讲,价值观就是在我们心中什么值钱、什么不值钱;从精神层面讲,价值观就是在我们心中什么是好、什么不够好。本质上讲,价值观是人们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取向,体现人、事、物的价值或作用。以下是关于价值观的一些表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利可共不可独;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
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地位及认知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判断也存在差异。比如,邓丽君的歌非常好听,但有段时间曾被称为靡靡之音;又比如,有人会愿意花几万元去听个演唱会、花十几万元去看场足球,因为他自己觉得值。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真的茅台酒对一部分人来说很贵,对另一部分人来说买到就是赚到。什么是成功?有人说,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认为?也未必。
事物发展的阶段也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比如,我们每天吃的饭菜,放在锅碗瓢盆里,那就是美味,我们会很自然地吃到嘴里,留下的是幸福与快乐的享受,绝不会嫌弃。可一旦剩下来,可能就变成了垃圾,大家就会很厌恶,甚至还会嫌这些锅碗瓢盆很脏,谁都不愿洗。事物的本质并没有变,但人们的看法变了。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大多数人觉得美国好,所以很多人都向往。当前的中国发展势头良好,也将必然会有更多的国家向中国看齐。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去评判别人的生活。你觉得超值的东西,也许别人根本就没放在眼里;你觉得很好的事情,可能别人根本就没有兴趣;你觉得惬意的人生,可能别人根本看不上。事实上,人们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整个社会而言,由于时代和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也会随之变化,传统价值观会不断地受到新的价值观的挑战。
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所以,普遍情况下,成年人的行为都是依据价值观来决定的。比如,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愿意考公务员,大概因为在这个队伍里感觉地位比较高、工作比较稳定,可也有不少创业者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所以有人更愿意生活在体制外;比如,曾有一段时间,普遍认为穿上军装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所以女孩子很愿意嫁给军人,现在的女孩子有这样想法的恐怕就不多了。
综合起来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时候并不容易分得很清楚,很多世界观、人生观的表达,本身就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比如,兵法的终极目标是不战,纪检工作的终极目标是无案可查,你很难说这是什么观。我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表达有没有世界观、人生观在其中?一心向好,正直、豁达、仁爱、和合、大同,这些是体现了价值观还是人生观?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所有这些,表达的是世界观、人生观还是价值观?其实很难截然分开。
四、关键在于把握好度
客观上讲,有什么样的三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一个好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当然需要有正确的三观。与此同时,还要把握好一个度,千万不能走极端。有话说,人生如尺,必须有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好在适度。所以我们常说: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过刚易折、过软易欺,“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又比如,一首好的乐曲,不能太急、太滞、太满,否则就不好听。一幅好的绘画,着墨不能太浓,线条不能太密,否则就会透不过气来。舞蹈更是如此,快慢要相互协调、相互成全,张弛有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老百姓的日子直接从天上掉到地下,导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故后人感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事物又不能有限度,比如,总体说,视野越宽越好、思考越深越好、身体越健康越好。所以,正确的三观作为相互统一、协调一致的整体,在践行过程中,还需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把握好另外一些度。
一是站位要有高度。所谓站位高,就是要有大局观、战略观,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言行都在比较高的层面,比如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高度看问题、站在上级领导的角度看问题、站在事业发展全局看问题。站位没有一定的高度,很难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三观。尤其对于领导干部,站位高至关重要,因为领导干部的站位决定了单位工作的起点、定位、思路和结果。如果领导干部站位不高,不能形成正确的三观,就不可能统筹全局、谋划长远。
二是视野要有宽度。三观决定于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看得多了、看得广了、看得透了,才能形成基本观点,否则就只能是道听途说。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我们放眼世界,有广泛的学习、广泛的观察,见多识广、广闻博记,如此自然就看得宽、看得远、看得透,认识才有广度、才能全面。如果我们的视野狭窄,思维就会被禁锢,认识了解的事物就少,也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三观都会受到影响。
三是思考要有深度。思维的深度决定一个人所能达到的层次和高度,思维肤浅的人无法深入思考比较长的因果链条。而深度思考的人会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多层次深入分析,直至找到根本原因,然后去解决问题。所以,思维的深度是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如果我们想要过好自己的一生,就应避免浅尝辄止的初级思维模式,运用好辩证思维方法,培养由点状思维到网状思维再到立体思维的深度思考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五、赢在始终坚持践行
我们有很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如果不能坚持实践,显然也是无用和不行的。“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观点改变不了世界,只有行动才能。所以,成功之道,贵在行动,赢在坚持。始终践行就是坚持行动,把正确的三观落实到具体工作生活实践中。
古人云,“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行动是一切成功的密码,没有行动,再美的想法、最好的观点也等于零。“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还有说:再远的路,走着走着就近了,再高的山,爬着爬着就上去了,再难的事,做着做着也就完成了,再疏远的人,交往交往也就亲近了。所以有句话“扛住了,世界就是你的。”甚至有观点认为,喜剧就是悲剧加上时间。所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坚持,坚持勤学好问,坚持身体力行,坚持勤奋实干,坚持不达目的不罢休。事实上,我们在处理工作、学习等问题上,都是有办法、有措施的,行动也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甚至于雷厉风行也是可以做到的,但能不能坚持,做到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坚持是种品质、是种力量、是生命最好的磨砺,有人说,再大的梦想,也抵不过傻傻的坚持,这本身也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都熟悉这些成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阐明的都是这样的道理。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强大,而是坚持的力量。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我们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我们能做到的别人也能做到,最终谁能赢,主要看谁更有毅力、更能坚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做学问,做研究工作,必须持之以恒。”面对任何困难或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一份坚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毅力,那就什么困难也克服不了、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而一旦我们有信心和毅力去坚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这话说得有点过于绝对,但理就是这么个理。
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一定都有期望,想得都挺美好,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就一定能够有大的收获。当然,过程往往艰难,如果抬头一看,山太高,路太远,道阻且长,便罢了罢了,如此这般,目标就无法实现。所以,有梦想、有目标、甚至于有实力还不够,要有行动、有坚持。很多事情不是没有机会,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我们和梦想之间差了一份坚持的力量,坚持再向前走一步,离梦想就会更近一步。很多事情要看我们是否能够日复一日去做,持之以恒方可久久为功。
坚持需要有强大的自律。比如,坚持早起,某一天实在起不来,所以就放弃了;坚持读书,刚读了几页就忍不住看手机,于是就放弃了;坚持减肥,也许刚有了这个念头,美食就出现了,便又放弃了。放弃当然很简单,只要思想稍微松动一下,就可以让自己轻松逃避。但是,如果我们有初心,就要守初心,守初心就须求上进,求上进就必须坚持,而坚持最需要的就是高度的自律。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最终可能就来源于自律。
我在多个场合多次说过,是非好坏大家都知道,一心向好的理念大家都清楚,三好单位建设大家都拥护,关键就在于持之以恒,自始至终落实在行动上。我们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三观,要重要的是坚持践行正确的三观,如此,人生才容易趋于成功,才不会留下遗憾。(作者:周德军)